1、在惠东县多祝镇的九龙峰山上,800米高的角峰村高山茶场采用传统畲族生产方式,坚持无化肥农药种植,尽管产量不高,却成为村民们脱贫的可靠途径。为了助力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新型的合作模式为茶场带来了转机。村民们如盘大姐,需走山路半小时才能到达茶场,尽管辛苦,但她们在这里工作既快乐又能照顾家庭。
2、角峰村村民在茶场采茶。傅晨雨/摄 多祝镇位于我市惠东县中部地区,是山区农业大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镇多措并举多渠道推动增收脱贫。
3、在广西隆林的德峨镇三冲村,偏远的高山地带如今成为了当地苗族群众的绿色财富源泉。500多户人家的茶农依托5000多亩的高山茶园,加入了三冲茶叶有限公司的基地,通过种植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1、丁家卓村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村里早已告别了土木结构的房屋,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现代化的工厂,如水泵制造厂、棉花加工厂和馍干厂,这些工厂为村里提供了就业岗位,大约解决了1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2、具体来说,计划修整1800米的引黄渠道,同时埋设1000米的地埋管,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水利资源。这样的投资将极大地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帮助村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业收入,改善村庄的经济状况。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支持,也是对村民们生活水平提升的长远考虑。
1、总的来说,方里村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村民们在采矿、农业和茶叶行业中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村民的富裕生活。
2、方里村的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总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由498户人家组成,人口总数为1748人。这里的耕地资源丰富,总面积约为4180亩。值得一提的是,村庄内还有一座小型水库,为村民们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3、村庄周边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前峰山,这座富含石灰石的山脉有一半属于方里村。村中的林场占地面积达到2300多亩,主要林木品种包括松树、杉树和毛竹,每年能产出5至10吨松脂,为村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来源。解放后,方里村隶属于涧下行政村的管辖范围。
4、方里村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教育事业起步于清末民初的李玉书私塾,1940年设立的方里小学是其起点。1954年升级为方里完小,1956年又发展为方里联中,吸引了周边前山、桃源、环岱庵等村的学生,学生人数曾达800多人。1981年,学校更名为方里学区小学,设施逐渐完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5、下方里村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1,200户农户,居住着224户人家,人口总数达到224人,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农业的居民,共2,240人,劳动力充足,约有1,460人。在劳动力构成中,第一产业人口占123人。2009年,下方里村的经济总收入达到725万元,反映出当地农业和劳务经济的活力。
6、坐落在东经121°26′,北纬36°45′的自然村东沟,归属于前山村。前山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邻乳山市小青岛,西接梁家村,南濒黄海,北与方里村接壤。它曾隶属于大辛家镇,2000年随镇区调整,划归留格庄镇管辖,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市政府驻地则有29公里的距离。
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周恩来 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
振兴乡村的故事如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位名叫小起的彝族女子,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她离开了家乡到城市打工。后来,她与同在电子厂工作的贵州小伙牟安林相识并结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起和牟安林回到了牟安林的家乡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秀区林哨村。
抗日英雄王小二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位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东陈村,紧邻镇政府,是东鲁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农化工业园区”的驻地,村内有唐明彩钢有限公司和大奇饲料厂等企业,它们带动了村内的工业经济繁荣。货运运输业、大型农业机械和建筑工队的兴起,为村里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劳力输出成为经济发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南7公里处的陈庄镇,有一个名叫东鲁村的地方。这里包含了两个自然村落和十个村民小组,共750户人家,农业人口总数为3182人。
村内的生产发展迅速,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为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东鲁村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勤劳的村民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西陈村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有6个自然村和2864农业人口。以小麦、酥梨和棉花为主,近年来引入食用菌产业,成立合作社,种植蘑菇规模扩大,成为村民增收亮点。每年生产蘑菇950万公斤,其中盐水平菇加工超过1000吨,享有“西北蘑菇”基地的美誉。
在四川宜宾筠连县的银星村,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自2011年起,如何品全和李国均这样的村民在自家茶园收获后,纷纷到村里的茶厂打工,加工红茶,年收入可达万元,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银星村是筠连县的重要无公害良种茶园基地,大部分农户都种植茶叶。
筠连县巡司镇的银星村通过发展茶产业链,成功地让村民们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增收和就业的双重提升。2011年,何品全和李国均在村里的银星茶厂开始加工红茶,这成为了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银星村是县里的无公害良种茶园基地,95%的农户种植茶叶,年产量达240吨,产值近1680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在四川省筠连县春风村龙塘组的茶园中,随着2月19日雨后初晴的到来,茶园里热闹非凡,数十名采茶工投入春茶采摘工作。今年,春风村的春茶开采期提前,于正月初八即开始,价格初始为每斤40元,随后涨至50元。种茶大户们为了满足采摘需求,每日都会邀请数十名工人,日收入轻松超过万元。
筠连县茶叶产业独具特色,拥有12万亩茶园,目前大部分茶园已进入春茶采摘阶段。茶农刘炳付的20亩茶园曾吸引20多位采茶工,但由于上周的低温天气影响,采摘工作短暂中断。如今,气温回升,他重新聘请了十余名工人,茶叶价格也随着市场走俏而上涨。刘炳付预计今年茶园收入将超过10万元,亩产值达6000元。
筠连县的春茶开采在2月19日雨后初晴的日子里热闹非凡。位于春风村龙塘组的茶园里,众多采茶工正抓紧时机采摘新茶。今年,春茶采摘的开场早于往常,正月初八(2月7日)即开始,且价格一路攀升,由最初的40元/斤涨至50元/斤。